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72节
  至于闫家后面的家族大乱,古往今来,事关自身利益的时候,这类事情还少发生了么?
  西北这边冬天气候寒冷,所以百姓服徭役的时间比起南方那边区域,官府一般都会做一个来月的提前。
  今年棉花的栽种,柏州的百姓也终于称得上富裕起来,各县衙的府库也得以充实。纺织大市场的火爆售卖,使得府城这边征收回来的税收也极为的可观。
  韩彻便打算借百姓服徭役一起,把柏州通往平州的官道修建起来。
  在有过安南任职期间的各种基础建设后,韩彻对修路一事也称得上是熟门熟路。
  同样考虑到柏州人少,韩彻便让衙门一边贴出告示招聘,一边也找寻商户,让他们帮忙去紧邻柏州的几个府城招工。
  柏州虽然冬天寒冷,但其实降雪量却并不多。在一整个冬季的时间里,下雪的总数也不过五六日。再者,这里的气候属于昼夜温差大,风沙也大,但实际上白天的温度也并没有特别的低。
  修建好的道路,白天明媚的太阳晒一下,西北风再吹刮一下,反而有助于快速变干。
  对于柏州正在进行中的修路一事,最为感到高兴的便是那些外来商贾客流了。为了购置想要的棉织物和羊毛织物,他们之后往来柏州的机会多了去,道路若能修建得宽敞又平整,对他们的货物运输可是大为方便。
  这时候的货品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运输上,过去柏州贫瘠又名声不好,便几乎没有外来商户会来此。当地人想要购置一些南方才有的对象时,几乎都是要跑去平州。
  眼下这些外来商贾们的到来,便也在逐渐给柏州带来了不少其他地方的特产。
  还有那些胡商们,他们也开始把贵重的胡椒和孜然拿到柏州来售卖。
  孜然的气味芳香浓烈,在时下便也成为了仅次胡椒之后的第二大外来香料。
  这二者体积小,携带方便,身价高昂又很是受欢迎。尤其是胡椒,不少胡商们过来做交易时,甚至都能充当银钱去使用。
  甚至有一天,韩彻带着韩老三在纺织大市场里巡查时,便亲眼瞧见有一队胡商在与一店家做交易时,用的便是胡椒做结算。
  这胡椒未免也太金贵了,就那么一小袋子,便能换取不少棉织品,从店家喜笑颜开的态度上来看,他对这桩交易必然还是很满意的。
  韩彻忽地心头一动。
  农历十一月十二这日,韩彻便在府城最大的饭馆设宴,宴请平州丝绸生意最大的王家。
  在平州做丝绸行业的商户,主要的客源对象便是胡商,所以这也是王家会来柏州购置棉花的原因。
  棉花作为新出的纺织品,目前很是受那些胡商们的喜爱。
  骤然接到宴请,过去又从无往来联系,王七郎心中难免做多猜测。
  “我听闻王家每年皆会派遣商队去那蕃地做生意。”韩彻一贯来喜欢有事说事,这次便也是一开口就直奔主题:“此次请七郎你过来,便也是有事请求帮忙。”
  “大人请说!若我王家能办到的,必不推辞。”王七郎忙道。
  别看王七郎话说的很好听,但言下之意也是说,事情需得是他王家能办得到的。至于能办到的程度,还不是王家说了算。
  “我观胡商多用胡椒,孜然在我朝交易,小小香料而已,作价竟这般昂贵。若能将它们的种子弄来种植,往后岂不是想用多少便有多少?”
  时下胡椒和孜然会这般的昂贵,主要还是在于产量稀少。而在韩彻穿越前的世界,这两样都不过是寻常百姓家中常备的调味品而已。
  至于栽种技术,已经普及起来的两款调味品对韩彻来说,完全没有任何的难度。
  “种,种植?”王七郎震惊到了。
  “若王家能给我弄来种子,我可将种植之法悉数教授。”韩彻加大力度诱惑。
  这下子,王七郎心动了。
  第87章
  不顺
  数日后,王七郎携带货品返回平州,第一时间便把此事告知家中长辈。
  在场众人听闻韩彻想要王家帮忙从蕃外带回孜然和胡椒种子,预备种植一事,已经很是惊讶。对于韩彻之后又说的,王家带回种子,他便悉数教授种植之法一事,更为震惊。
  有人当下便难以置信道:“他真是这般说的?他怎会懂种植之法?”
  要知晓胡椒和孜然都是蕃外产物,他们这里还从未有人种植过。
  “此事应不会有假。”王七郎的父亲便开口说道:“那位韩大人一贯来擅种植,你们看这棉花,今年虽栽种者众多,却无一不是连柏州的三成产量都不如!”
  “我也是如此想的。”王七郎说道:“再者,我们王家每年本就要派遣商队去往蕃地做生意,这两种香料种子又细小,藏匿起来倒也方便。”
  在场的人听到这,也颇为赞同的点起头来。实在是胡椒和孜然的昂贵身价,一旦真将它们栽种成功,便等同于种植一批摇钱树。
  在古代,胡椒的昂贵程度是很难想象的。
  时下一些人行贿,有时也会选用胡椒。
  比如唐朝时期有个宰相被抄家时,便是抄出了许多胡椒。他囤胡椒的原因,也不外乎是因为胡椒的作价昂贵又保值,必要时刻能当金钱去使用。
  所以对于韩彻的这个提议,很难不让人动心!
  “我看那位韩大人的意思,怕是想要如棉花一样,教授百姓都来种植。”这时,便有人这般开口道。
  这样一来,即便栽种成功,也要不了几年,胡椒和孜然的身价便会大打折扣。
  “可若无韩大人教授,我等又该从何处弄来这种植之法?”王七郎反问道。
  对方瞬间语塞。
  想也知晓,那些种植胡椒和孜然的蕃人,是绝无可能会把身价如此昂贵的作物种植技术传授出来的。
  王七郎便又道:“即便韩大人将来真教授百姓种植,咱们王家前面几年一样也能赚取不少银钱了。反倒是咱们拒绝这事,韩大人却是还能寻其他商户帮忙带回种子。”
  “父亲,诸位长辈,我觉得此事应当答应。”王七郎恳求道。
  “我看这事也可行。”
  “确实,此事应当答应。”
  “我也觉得该答应下来。”
  最后,在王家众人几乎一面倒的赞同下,这事便这么定了下来。当然,为了事情最终能顺利办成功,此事王家主在最后也严厉告诫大家,任何人不得对外透露半分。
  农历十二月中旬,京城这边,正在为三娘又一次相看不顺而感到特别头疼的柳氏,这时也终于收到了韩彻从柏州寄来的东西。
  在考虑到三娘目前已经在加紧相看的事,韩彻这次还给她单独置备了六套厚实的棉花被芯。除此之外,还有六床花样比较喜庆的提花羊毛毯和六张上等白羊皮。
  这一大堆东西体积不小,作价也都不便宜,好在韩彻名下职田皆有产出,倒也不需要耗费银钱去购买,只有寄到京城这边来的运输耗费颇多。
  没办法,时下可没后世的那许多快递公司,韩彻还是派人先送去的平州,那边商业经济特别发达,连专门的货品运输队都能找到。
  “二郎这次置备的东西可真好!”柳氏瞧着厚实的棉被,和花样鲜明的提花羊毛毯,显得很是高兴。
  这些时日,除了给三娘安排相看对象,给她准备嫁妆也是家里的头等大事。以棉花目前的身价和名声,把它添置到嫁妆里,绝对是能拿得出手的。
  尤其是《狐狸求亲》和弹棉花之歌这段时间也在京城流传起来后,柳氏还听闻好些士族也开始购置棉花被,添置到家中女孩的嫁妆里去。
  世家大族们对嫁女儿的嫁妆准备之齐全,是从田产铺面,各类金银首饰,再到吃穿用度,一应俱全。
  这也跟时下的财产继承有关,女方的嫁妆也可以说是娘家给予她的财产继承部分,所以夫家原则上是没有权利去占用的。
  女方的嫁妆也只会交由她所生育的子女去继承,庶子若是想分得财产,便需得落在女方名下。
  当然这也跟女方娘家给不给力,自己性子够不够强势,以及在夫家最终能不能站住脚,都是有一定关系的。如那等性子软弱的,被夫家拿捏住的,也不在少数。
  “这些毛毯可真好看。”比起纯白的棉花被芯,显然颜色鲜亮,图案精美的提花羊毛毯更受三娘四娘这两个小姑娘的喜欢。
  “阿母,晚上我想要盖着这条提花羊毛毯睡。”四娘还凑到柳氏跟前撒娇。
  给家人准备的这批提花羊毛毯,韩彻都是特意让人选用的更为柔软结实的羊毛去织造。他还考虑到京城是北地,冬天严寒,织造的便也非常的厚实,
  “行。”柳氏笑容满脸的应下,忙又唤来仆从,去通知大娘和齐五郎过来。
  韩彻这次除了给三娘单独置备的嫁妆,家里其他人也都有准备,只是在数量上没有三娘那么多罢了。
  像大娘和齐五郎那里,韩彻便只置备了两床厚实棉被和两条提花羊毛毯。以及二十斤的棉花,好方便他们自己依照身形去量体裁衣。
  “这便是棉花制出来的重衾啊?摸着可真是柔软。”大娘显然就更为喜欢棉花被一些。
  “二郎寄回来这么多,那得多少银钱啊!”齐五郎想事情便难免会想更多些。
  实在是棉花在柏州的作价今年虽然还是一两六百五十文,可在北地京城这边,作价还要在这基础上再翻数倍。
  在这般昂贵的高价下,还属于有钱也不一定能购置得到的。
  至于那些提花羊毛毯和白羊皮,也一样在京中作价高昂。
  柳氏一边拿出韩彻一块寄来的平安信,一边忙解释道:“二郎在信里说今年柏州棉花是个大丰收,纺织大市场开业后,南来北往的商户都去购置了。便是其他地方也都有在跟着种植,咱们这时候用上,也就不会打眼了。”
  “那便好。”快速把信件看完的齐五郎,这才放下心来。
  接下来便是一家子坐在一起,一边讨论着韩彻在信里说的一些话,一边整理规划他这次寄过来的那一大堆东西。
  其中最为主要的还是那一堆还需要他们重新找来裁缝,将其制作成棉服的棉花。这里边又属给三娘制作新衣服,最为要紧。
  算起来,三娘已经满了十七周岁。待到两个多月后,她便还要增长一岁,也就不怪柳氏会这么着急她的婚事。
  奈何三娘自小就比较又主见,尤其是在安南的那几年,家里的好些事情,柳氏都是听三娘做的安排。以至于在三娘的婚事上,柳氏急也没用。每次柳氏刚想要来劝道三娘几句,最后反倒成了三娘说服了她。
  当然,这也是因为三娘说的这些话,正好戳中了柳氏。
  在跟杨家相看告吹后,那杨三郎倒是很快便相看成功了。而且他那对象,还正是之前那位陈家二娘。
  这并不是说柳氏在可惜这门婚事。
  对那杨三郎,柳氏其实也不大看得上。他那日能为着第一次见面的陈二娘作可怜哭泣状,便丢失了看待事情的辨别能力,将来难保不会又对着其他可怜的女子去心软,让她家三娘因此受委屈。
  她家三娘又是个强势厉害的性子,也做不来那套装可怜。
  只是随着杨陈两家的婚事落定,在一些公共场合偶然碰面时,三娘便有些被与他们交好的小团体排斥。
  论家世地位,陈家强过韩家,陈二娘身后还有其外家吴家,家世也比韩家强。便是那杨家,在京中的人脉关系也远胜韩家。
  韩家没落太久,家中支撑的只有韩彻。偏韩彻考中状元没多久,便被流放发配至安南。如今韩彻虽是做到刺史官职,他这两年的政绩也做的不错,但奈何人却远在千里之外的柏州。
  放在京中这个本就贵族阶级众多,又很是讲究人脉关系的圈子里,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会选择站到杨陈那两家,而非韩家这边。
  第88章
  孜然
  虽是放开了售卖,但占据着技术垄断,原料也接近独有,于是自开业后,纺织大市场那边的生意一日还比一日好,各店铺便经常性断货。
  这年头交通又实在是不方便,一些需求量较大的商户便只得跟之前的一样先跟店家交付订金,再在柏州等候取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