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他甚至觉得自己如果真的得到了奖,还有点羞愧,因为和他们比起来,自己在这短暂时间里干的东西都不算是什么。
  果然学习膨胀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但是学习谦虚低调是一辈子的事情,他还要继续修炼啊!
  在大长老发言完毕之后,首个要颁发的就是国家最高科技奖。
  这也是这个颁奖上层次等级最高的奖,只会有两个人获得。
  果不其然,上面并没有宋问声的名字,这奖项评选的标准很吃学术成果转化的那边,自然奖则是更加偏向于基础研究,而且自然奖的名额更加多,还分为一二以及其他等奖,每个等级授奖人数不超过五人。
  其实还有一个更加超然的特等奖,但是要经过评审确定,一般很少颁发出来。
  后面的技术发明奖,一看就知道偏向于产品应用方面。
  进步奖也是偏向于技术开发创新、推广应用等方面,还有一个科学技术合作奖,这个奖项一般授予对华夏科学技术事业做出了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1)
  宋问声入围的候选名单是自然奖、最高奖、进步奖,还分别是不同的学术研究。
  其实评委会在评选的时候也很头疼,像有些宋问声的数学成果是可以迅速转化成果,在信息化的现在也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甚至在火箭、通信、卫星方面都有应用,最高奖他也是有资格的,可是他就是败在了年纪上。
  不是说最高奖也是讲究年纪和资历的地方。
  试问一个九十多岁,为华夏的强大和发展献出自己毕生的时间,做出了很多贡献的老科学家,和一个有着前途光明,还有几十年科研时间的新生科学家,他们更加想给前一位一个表彰。
  但是后一个也不能亏待,因为他们也付出了心血。
  他们担心的是今年给了最高奖,那明年要给什么?每年都给最高奖?不可能!可是万一明年人家物理大一统,可控核聚变,癌症特效药了,总不可能不给吧?
  所以在讨论之后,他们决定给宋问声自然奖一等奖,排名第一,在奖金上稍多,和别的获奖者以示区别,如果今年宋问声还有轰动的成果,那么明年就是自然特等奖,后年或者大后年就是最高奖。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猜测。
  最后最高奖获得者是两位科学家,一位是差不多九十岁的老人黄艮黄院士,他为华夏的核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一位是七十多岁的空气动力学家学家苏成朴,研制了华夏航空某重要型号的飞行器,参与建立了我国的飞机体系,培养了很多人才。
  宋问声听着他们的事迹都感觉到深深的震撼,到底是什么样的决心才能让他们埋头苦干这么多年?
  接下来要颁发的是国家自然科技奖,所有人都全神贯注,目光紧盯着上面,尤其是一些已经进入候选行列的学者,他们时而紧握着手,时而喝喝水,心中有些紧张。
  宋问声老神神在,他对于这种颁奖场合已经非常适应了,现在已经学会不去紧张了。
  “接下来是自然奖一等奖的颁发!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王冠上的一颗明珠,在历经将近三百年时间之后,终于有人摘下了这颗明珠。他是世界上最年轻的菲尔兹奖获得者!是华夏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他就是宋问声,宋院士!”
  “请上台来!”
  从四面八方用过来无数赞美的、羡慕的眼神都加注在他的身上。
  他挺直着脊背,在大部分人的目光当中站起来,面带自信的微笑走向候奖区。
  这里就已经有记者在拍摄了。
  一位记者将他的样子拍进了相机里,照片里的他风华正茂。
  古人说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不外如是。
  在徐华一个接着一个报幕之后,陆陆续续的有人来到这里,都和善的和宋问声打着招呼,其中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先生,可能是穿着西装不太舒服,他的太太走过来还帮他整理了一下领带和袖口,真的就是羡煞旁人。
  记者们将这温情的一幕也记录下来,最有意思的是,连同旁边的宋问声也拍进去了。
  宋问声的神情好像冒着很多问号,一时间说不出来是羡慕还是瞪大着眼睛表示惊讶,刚才成熟自信的样子一下子荡然无存,前后的变化之快让人感觉到滑稽。
  家中有小孩的记者都笑了。
  像个小孩子一样。
  于是等宋问声回头再次挺直脊背,看起来自信又大方的时候,有些人都带上一层天然的滤镜,觉得他有点像是小孩子偷穿大人的衣服假装大人一样,非常可爱。
  五个自然一等奖上台,由大长老颁发奖章和证书。
  宋问声并不是第一次见到大长老,上一回他荣获菲奖,大长老还请他们同台吃饭,可他心里还是有点小激动的。
  这来自于对大长老的崇拜还有大家对他的研究的认可。
  大长老将红色绶带戴进他的脖子上,把证书交到他的手上,亲切的握住他的手,和气又自然,“祝贺你!”
  宋问声郑重说,“谢谢!”
  大长老拍拍他的肩膀,“年轻人,不要紧张,继续加油吧!”
  被鼓励的激动涌上心头,宋问声好像被打了一针强心剂一样,心也跳得很快。
  鸡血上头的感觉让他久久不能消退,直到颁奖结束,官媒记者的采访,才让他稍稍定了下心。